中国三种野生稻胚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5
作者
韩惠珍,徐雪宾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野生稻;胚;形态学;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4.02.002
中图分类号
S511.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比较了中国普通野稻(O.rufipogon)、药用野稻(O.Officinalis)、瘤粒野稻(O.meyerianasubsptuberculata)(即中国疣粒野稻)在实体解剖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形态,结果表明:1)普遍野稻、药用野稻胚的形态结构与栽培稻的相同,而瘤粒野稻胚的腹面缺腹鳞和侧鳞,从而亦不存在胚芽鞘抽出礼;2)瘤粒野稻与栽培稻胚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在器官分化早期是一致的,稍后,栽培稻胚产生腹鳞和侧鳞,形成胚芽鞘抽出孔,而瘤粒野稻胚则缺。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疣粒野稻”拉丁学名和中名的订正 [J].
吴万春 ;
卢永根 ;
王国昌 .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1) :33-37
[2]   稻(Dryza sativa)胚的结构及各构件的合理名称 [J].
徐雪宾 ;
韩惠珍 ;
徐是雄 .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03) :129-137
[3]   中国三种野生稻种茎叶解剖的比较研究 [J].
陈志强 ;
黄超武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03) :273-279
[4]   稻(Oryza sativa L.)胚形成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J].
徐是雄 ;
徐雪宾 ;
韩惠珍 ;
何远康 .
华南农学院学报, 1983, (03) :53-57
[5]  
水稻种子胚的构造及种子的初期萌发过程.[J].徐是雄;徐雪宾;韩惠珍.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3, 05
[6]  
小麦形态和解剖结构图谱.[M].徐是雄;朱徵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