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MXZ地区侏罗系隐蔽油气藏成因模式新认识

被引:5
作者
李群 [1 ]
何金海 [2 ]
王保才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石化集团西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队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成藏模式; 隐蔽圈闭; 坡折带; 层序地层学;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岩心、钻/测井及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分析,将2套储油层合并到层序1的低位体系域中,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中部MXZ地区隐蔽油气藏成因模式。对层序1界面追踪发现,在坡折带附近低位域前积现象明显,沉积地层增厚,地层应斜层对比;而没有坡折之处,地形平缓,地层应平行对比;从而搞清了隐蔽圈闭成因机制,并总结出基准面变化是该区隐蔽圈闭形成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低位域储油砂体展布特征分析,总结出该区新的隐蔽油气藏成因模式,即平面为朵叶状,横剖面为透镜状,纵剖面为平缓楔状。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 [J].
佟殿君 ;
任建业 ;
任亚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3) :39-42+106
[2]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演化及其控藏规律 [J].
赵宏亮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2) :160-162
[3]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构造特征与成藏模式 [J].
吴晓智 ;
张年富 ;
石昕 ;
周路 ;
张越迁 ;
杨庚 ;
管树巍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1) :65-68+84+8
[4]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层序特征及有利区带选择[D]. 张海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5]  
层序地层学原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美)威尔格斯等编, 1993
[6]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张冬玲 ;
鲍志东 ;
杨文秀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2) :10-12+27
[7]   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 [J].
王居峰 ;
邓宏文 ;
蔡希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23-26
[8]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及勘探思路 [J].
吴金才 ;
孟闲龙 ;
王离迟 ;
曹波 ;
张建中 ;
朱允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82-685
[9]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二段层序界面厘定 [J].
张福顺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5) :539-541
[10]   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区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 [J].
武恒志 ;
孟闲龙 ;
杨江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79-78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