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晚中新世以来气候演化初探──以甘肃临夏红色盆地中Cl-含量变化为例

被引:8
作者
奚晓霞
穆德芬
方小敏
李吉均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
[2] 兰州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中国西部,晚新生代,氯离子,气候演化;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8.02.031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Cl-是封闭湖盆中反映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临夏盆地晚新生代地层Cl-含量变化表明,气候的长期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在约6.3Ma气候突然产生显著的由湿变干,并于5.3~4.5Ma达到极端干旱,其干旱程度是第四纪早期的33倍,低频上,气候呈现出约40万年的干湿波动,在晚中新世与早上新世,与同周期的全球热冷(凉)波动相对,而在第四纪早期,则与冷暖相对,可能反映亚洲季风系统于晚上新世才开始逐步形成,并于第四纪初建立,3.4Ma开始强烈隆升的青藏高原可能与此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2]   早更新世东山古湖氯离子含量变化与季风演化 [J].
奚晓霞 ;
穆德芬 ;
方小敏 ;
李吉均 .
冰川冻土, 1996, (02) :31-36
[3]  
元素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刘英俊 著, 1984
[4]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