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热点空间特征分析——以南京为例

被引:22
作者
陈梦远
徐建刚
机构
[1]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城市意象; 空间句法; 城市设计;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2 [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社会调查、空间数据处理与建模分析基础上,系统探析了南京城市意象热点与居民感知、城市道路结构、特色意象区形成及其与城市历史街区功能更新的内在关系,形成对南京未来城市意象发展的四点建议:1改变崇尚宏大体量和现代风格倾向,在尊重南京文脉和市民需求的基础上更新城市功能;2通过热点植入盘活意象缺失区域,但需尊重热点和城市道路集成度联动发展的城市自组织机制,并注意街巷空间和生活次节点的保留;3意象热点的集聚区应该为重点打造的特色意象区,注重提供多样化活动平台和休憩设施,并和城市传统紧密结合,注意热点空间的均衡分布,并在步行范围内组织;4从热点空间和功能置换着手可缓解交通压力并促进城市动态更新。
引用
收藏
页码:2286 / 229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基于经络学原理的城市交通廊道功能复合研究.[D].杨文博.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03
[2]  
基于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的昆明新建高校校园开放空间认知.[D].陈静.昆明理工大学.2013, 02
[3]  
基于空间句法的深圳典型商业街区空间组织模式研究.[D].张文红.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04
[4]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场所营造研究.[D].孙凌虹.西北大学.2012, 01
[5]  
犯罪案件时空热点分析研究.[D].王帅.首都师范大学.2012, 10
[6]  
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模拟研究.[D].吴秀.南京师范大学.2012, 03
[7]  
基于空间组构理论的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策略分析.[D].鲁政.江南大学.2012, 04
[8]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演变及趋同性的规划对策研究.[D].阳作军.中央美术学院.2012, 10
[9]  
城市地标系统整合研究.[D].卜巍.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04
[10]  
当代城市场所营造理论与方法研究.[D].程世丹.重庆大学.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