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煤结构成分应力效应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45
作者
琚宜文
姜波
侯泉林
王桂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构造煤; 变形机制; 大分子结构; 化学成分; 红外光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类型构造煤结构成分的应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类构造煤中,芳香结构、脂肪结构以及含氧官能团的结构成分吸收频率几乎一致,但吸收峰的强度却不相同,这正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构造煤变形程度及变形机制不同所引起的。在低、中和高煤级变质变形环境形成的不同类型构造煤中,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富氢程度降低,富氧程度也越来越低,而缩合程度增高,但不同类型构造煤结构成分的含量变化又有区别。该法应用于构造煤结构成分应力效应的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216 / 12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用于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结构的相关研究 [J].
王健生 ;
徐怡庄 ;
石景森 ;
张莉 ;
段小艺 ;
杨丽敏 ;
苏允兰 ;
翁诗甫 ;
徐端夫 ;
吴瑾光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 (05) :863-865
[2]   用 X 射线衍射和 FTIR 光谱研究突出区煤的结构 [J].
徐龙君 ;
鲜学福 ;
刘成伦 ;
张代钧 ;
陈昌国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23-27
[3]   胃肠道正常组织与相应肿瘤组织结构的FTIR光谱研究 [J].
彭卿 ;
徐怡庄 ;
李维红 ;
周孝思 ;
吴瑾光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8, (05) :17-20
[4]   低阶煤的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研究 [J].
吴国光 ;
王祖讷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1998, (02) :72-75
[5]   鄂、湘、粤、桂二叠纪构造煤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陈善庆 .
煤炭学报, 1989, (04) :1-10+113
[6]   沉积岩有机质的红外光谱及其在石油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初步应用 [J].
陈德玉 ;
蓝芳友 ;
刘高魁 ;
彭文世 .
地球化学, 1977, (04) :262-276
[7]  
闽西南前陆褶皱冲断带.[M].侯泉林等著;.地质出版社.1995,
[8]  
红外光谱法.[M].董庆年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