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耕作制的产流过程初步分析

被引:19
作者
高美荣
刘刚才
朱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
关键词
紫色土; 旱坡地; 耕作制; 产流过程;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0.s1.023
中图分类号
S157.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径流小区的观测试验 ,对川中丘陵区旱坡地 3种典型的耕作制在 4次降雨过程中的产流过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产流过程遵循二次函数 ;3种典型的耕作制的产流量大小分别为聚土免耕 <平板种植 <顺坡种植 ;聚土免耕减少径流达 2 0 %以上 ,最大达 4 0 % ,其产流过程明显滞后。因此 ,在旱坡地上推广聚土免耕耕作制对川中丘陵区的水土保持及拦蓄调洪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丘陵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 [J].
林永知 .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01) :120-123+128
[2]   一种丘陵旱地的新耕作法——聚土免耕法 [J].
李同阳 ;
陈实 ;
罗治平 ;
黄忠勤 ;
张先婉 .
西南农业学报, 1988, (04) :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