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山区三水转化与水资源过程及合理利用

被引:30
作者
王腊春
史运良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南京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三水转化; 水资源合理利用;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6.02.008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由于地质背景和地貌结构的特殊性,致使三水转化与水资源形成过程不同于非喀斯特山区。文章探讨该区三水转化机理、水资源补给方式和形成过程,得出喀斯特流域对于相同或相似降雨过程的响应,不同的流域结构决定了补给方式、三水转化、径流调蓄和输移特征。提出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模式应按照因地制宜、因土制宜、因水制宜及因需制宜原则,采用以小微型为主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实施分散拦蓄、分散供水,以化整为零方式解决喀斯特山区的整体性干旱缺水。
引用
收藏
页码:2173 / 21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危机与反贫困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反思 [J].
李阳兵 ;
王世杰 ;
容丽 .
地理科学, 2004, (02) :157-162
[2]   关于水资源评价和人均水资源量指标的一些问题 [J].
陈家琦 ;
钱正英 .
中国水利, 2003, (21) :42-44+7
[3]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研究进展 [J].
李阳兵 ;
侯建筠 ;
谢德体 .
地理科学, 2002, (03) :365-370
[4]   区域水资源量的估算及预测分析——以南京地区为例 [J].
张永勤 ;
缪启龙 ;
何毓意 ;
彭补拙 .
地理科学, 2001, (05) :457-462
[5]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侵蚀性退化及其防治 [J].
苏维词 .
中国岩溶, 2001, (03) :51-57
[6]   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岩溶水特征研究 [J].
王腊春 ;
许有鹏 ;
张立峰 ;
史运良 ;
汪文富 .
地理科学, 2000, (06) :557-562
[7]   峰丛洼地形成动力过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J].
杨明德 ;
梁虹 .
中国岩溶, 2000, (01) :46-53
[8]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钱正英,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