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表面活性剂醇对柴油微乳液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陈中元
谷晓昱
机构
[1]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柴油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油酸单乙醇胺盐; 醇转移; 标准自由能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626.24 [];
学科分类号
081702 ;
摘要
采用几种不同碳链长度的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油酸单乙醇胺盐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柴油微乳液。考察了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ζas)和醇的种类对微乳化作用的影响,对不同碳链长度的醇制备的柴油微乳液粒径进行表征,计算得到了醇由连续相(c)转移到界面层(i)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c㈠→i)。实验结果表明,只有碳原子数大于3的中长链醇才能形成柴油微乳液;随醇碳链长度的增加,柴油微乳液的最大增溶水量、界面层中醇的含量及柴油微乳液平均粒径均减小;ΔG■㈠c→i与醇碳原子数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制备柴油微乳液较佳的助表面活性剂为正辛醇,ζas值约为0.6。
引用
收藏
页码:396 / 4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平均粒径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张晓京 ;
刘文杰 ;
马小明 ;
冶艳 .
日用化学工业, 2009, 39 (02) :93-96
[2]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水油包水型微乳体系的相行为 [J].
侯长军 ;
刁显珍 ;
唐一科 ;
霍丹群 ;
董亮 ;
范小花 ;
韦立凡 .
化学工程, 2008, (04) :41-44
[3]   醇的链长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增溶水量的影响研究 [J].
完茂林 ;
鲁传华 ;
张玉莲 ;
吴鸿飞 .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73-76
[4]   CTAB/脂肪醇/正戊烷/水体系中的微乳化作用 [J].
周典 ;
莫春生 ;
何金兰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3) :71-74
[5]   应用功率超声技术制备乳化柴油 [J].
李守华 ;
陈永昌 ;
谭家隆 .
石油化工, 2006, (11) :1030-1033
[6]   基于相图法的W/O型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分析 [J].
潘海敏 ;
杨伯伦 ;
李萌萌 ;
李国智 ;
贺拥军 .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6, (05) :679-684
[7]   柴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的研究 [J].
谢新玲 ;
王红霞 ;
张高勇 ;
冯尚华 .
精细化工, 2004, (01) :26-29+32
[8]   超声波对柴油乳化的影响 [J].
吕效平 ;
韩萍芳 .
石油化工, 2001, (08) :615-618
[9]   柴油机燃用乳化油研究评述 [J].
贾继德 ;
姜斯平 .
小型内燃机, 1997, (02) :6-8+20+43
[10]   稀释法求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 [J].
沈兴海,王文清,高宏成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2) :14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