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羌塘盆地西部查桑地区结构及构造特征

被引:13
作者
刘池洋
杨兴科
魏永佩
任战利
赖绍聪
陈刚
郑孟林
赵政璋
叶和飞
李永铁
李庆春
机构
[1]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安大学西安,西安,西安,西安,西安,西安,西安,北京,北京,北京,西安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查桑地区; 结构构造; 推覆叠置; 后期改造; 地球物理;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2.06.014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近年新获得的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揭示,羌塘西部隆起查桑段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块和垂向分层的结构、构造特征。该区总体由两(东部)、三(西部)个东西向展布的大型南倾构造块体推覆叠置而成,其间又被数条近南北向断裂分割为若干个断块。各块带出露地层时代、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有较大差别。在查桑段及邻区,地壳中上部有两个低阻层,所在的深度分别为15±5km和约40km之下。壳内上部低阻层主要分布在查桑段及其以南,为各块体总体向北运动和逆掩叠覆之底部主拆离推覆面,该区各南倾大断裂均向下收敛并交会到该层。下部低阻层的展布超出了查桑段,向北已达北羌塘坳陷,其影响的范围可能更为广阔。此南北分带、多块叠置的结构和复杂多变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仅孤零零地出现在双湖—绒马之间,不具区域意义。其形成与该区东、西两侧中生代始存在的近南北向转换断层和晚古生代可能曾发育有裂谷之背景密切相关。该区段挤压变形和叠覆隆升,始于早白垩世羌塘盆地反转期;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碰撞遂继续向北推挤,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加强及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593 / 6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藏北羌塘盆地查桑地区构造格局与演化.[J].刘池洋;杨兴科;任战利;赖绍聪;陈刚;赵红格;魏永佩;郑孟林;王成善;.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 S1
[2]   西藏羌塘盆地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J].
张胜业 ;
魏胜 ;
王家映 ;
张先觉 .
地球科学, 1996, (02) :198-202
[3]   西藏北部查桑-茶布裂谷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王成善 ;
胡承祖 ;
吴瑞忠 ;
张懋功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2) :36-49+124
[4]  
西藏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研究.[M].李才等著;.地质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