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和来源

被引:23
作者
于扬 [1 ,2 ,3 ]
岑况 [2 ]
NORRA Stefan [3 ,4 ]
SCHLEICHER Nina [3 ]
陈媛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矿物与地球化学研究所
[4]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生态地理学研究所
关键词
PM2.5; 污染水平; 化学组分; 污染物来源; 主因子分析(PFA);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在北京市成府路东口设立采样点,共采集监测周期为一周的PM2.5(直径小于2.5μm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品56个,用HR-ICP-MS方法测量了15种元素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对PM2.5中这些元素的来源进行探讨。同时,在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开展了24h时间间隔的密集采样,特别分析了机动车限行期间细颗粒污染物的浓度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春季至2008年春季期间北京市大气PM2.5平均浓度为72.9μg/m3,超过美国环保局(USEPA)制定的PM2.5年平均浓度限值15μg/m3的近5倍。机动车限行期间北京成府路东口采样点大气PM2.5的平均浓度为40.7μg/m3。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北京PM2.5的3种可能来源:①交通排放、工业排放和燃煤,特征元素为Cu、Zn、As、Sn、Sb、Cd、Pb;②本地扬尘和远源沙尘细颗粒;③可能与成土母岩风化有关的土壤颗粒的再悬浮和/或迁移,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1.2%、31.4%和12.2%。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北京阳坊岩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背景 [J].
程素华 ;
汪洋 .
地质论评, 2010, 56 (02) :205-214
[2]   北京大气细粒子及其成分的浓度变化特征 [J].
任希岩 ;
吉东生 ;
王跃思 ;
胡波 ;
孙扬 .
地球信息科学, 2008, (04) :426-430
[3]   北京市街道灰尘的化学成分及其可能来源 [J].
刘春华 ;
岑况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7) :1181-1188
[4]   北京市大气中PM10和PM2.5的污染水平特征研究 [J].
李卫军 ;
邵龙义 ;
李金娟 ;
杨书申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 (02) :18-20
[5]   北京市区春季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 [J].
刘大锰 ;
马永胜 ;
高少鹏 ;
黄杰 ;
安祥华 .
现代地质, 2005, (04) :627-633
[6]   强沙尘暴降尘对北京土壤的影响 [J].
张万儒 ;
杨光滢 .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01) :66-69
[7]   北京和部分奥运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J].
李金娟 ;
肖正辉 ;
杨书申 ;
邵龙义 .
环境科学动态, 2004, (03) :26-28
[8]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J].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张强,余学春.中国环境科学. 2002(06)
[9]   影响北京土壤元素背景值的成土因素 [J].
李廷芳 .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1) :78-83
[10]   北京土壤的地球化学过程与元素背景含量的关系 [J].
李廷芳 .
环境科学, 1987, (04)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