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典编纂的初心与线索

被引:15
作者
王理万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关键词
法典编纂; 法典化; 民法典; 行政法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新中国的"法典化"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1949年明确废除国民政府"六法全书"。在废除"六法全书"同时,新中国确立了"共同努力建设新法律的完整体系"的法制发展目标。1949年后我国经历了五波"法典化"运动。前三波"法典化"均属于初阶,其虽致力于实现法典化,但对于法典化的前景和依赖力量并不明确,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受到政治的影响非常大。而自1986年以来的后两波"法典化"则进入进阶,立法决策者明确提出了"新六法"的目标,充分运用和动员学界力量参与法典起草编纂。"法典化"的进阶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定的"共同努力建设新法律的完整体系"的目标,被进一步细化为形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法典,从而以法典编纂为纲,牵引整体立法进程,充分吸纳学界力量参与法典编纂。尤其是在民法典编纂中,政治意志起到决定和支配作用,民法典被赋予重大的政治意义,成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关系逐步定型,多元领域的法典将应运而生。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79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 [1] 吴邦国论人大工作.[M].吴邦国.人民出版社.2017,
  • [2] 岁月留痕.[M].《岁月留痕:吴邦国工作纪事》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17,
  • [3] 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M].王明中; 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 [4]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M].乔石; 著.人民出版社.2012,
  • [5] 彭真年谱.[M].《彭真传记》编写组; 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 [6] 缅怀陶希晋.[M].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 [7] 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60年.[M].李林;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8] 陶希晋.[M].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 [9] 改革忆事.[M].于光远等; 著.人民出版社.2008,
  • [10] 陶希晋文集.[M].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编.法律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