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超级单体雹暴观测分析和成雹区识别研究

被引:8
作者
蔡淼 [1 ,2 ]
周毓荃 [1 ]
蒋元华 [3 ]
刘黎平 [2 ]
李静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湖南省气候中心
[4] 内蒙古气象科研所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超级单体; 成雹区识别; 悬挂回波; 降雹概率(POH);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和常规资料,对2 0 1 1年4月1 7日一次超级单体雹暴的流场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结果:该雹暴是在条件性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较大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右移风暴。雹云初生发展阶段,垂直剖面显示逐渐形成有组织化的斜上升气流促进雹云发展。成熟降雹阶段,雹云内形成一支强的斜上升气流和深厚的中气旋,主上升气流对应雹云的弱回波区。雹云维持典型的弱回波区—悬挂回波—回波墙特征结构。根据雷达径向速度和雹云移速订正得出的"零线"演变发现,随着雹云的发展,"零线"逐渐向悬挂回波靠近,并穿过悬挂回波,"零线"的走向为上翘式,附近"穴道"的汇集力较强,有利于降雹。通过对"零线"位置的判断可分析有利成雹的区域。根据高低空两层强回波的水平错位,利用两高度强中心连线所作剖面能快速准确得出特征剖面,并将0°C层以上6 k m高度处降雹潜势达到1 0 0%的4 5 d B Z的区域识别为成雹区,与降雹实况对比发现识别效果良好。
引用
收藏
页码:845 / 86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新一代天气雷达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特征分析 [J].
冯晋勤 ;
汤达章 ;
王新强 ;
马钏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6) :738-744
[2]   环北京地区八月风暴云的气候分布特征 [J].
潘留杰 ;
朱伟军 ;
周毓荃 ;
张宏芳 ;
欧建军 .
高原气象, 2010, 29 (06) :1579-1586
[3]   TITAN系统的移植开发及个例应用 [J].
周毓荃 ;
潘留杰 ;
张亚萍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6) :752-764
[4]   雷达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技术研究 [J].
樊鹏 ;
肖辉 .
气象, 2005, (07) :16-19
[5]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J].
郑媛媛 ;
俞小鼎 ;
方翀 ;
鲍文中 ;
谢亦峰 ;
周昆 ;
陆大春 ;
刘勇 .
气象学报, 2004, (03) :317-328
[6]   北京一次强单体雹暴的三维数值模拟 [J].
刘术艳 ;
肖辉 ;
杜秉玉 ;
何宇翔 ;
张荣林 .
大气科学, 2004, (03) :455-470+482
[7]   冰雹云中微物理过程研究 [J].
洪延超 ;
肖 辉 ;
李宏宇 ;
胡朝霞 .
大气科学, 2002, (03) :421-432
[8]   三维冰雹分档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研究 Ⅱ.冰雹粒子的分布特征 [J].
郭学良 ;
黄美元 ;
洪延超 ;
肖辉 ;
周玲 .
大气科学, 2001, (06) :856-864
[9]   三维冰雹分档强对流云数值模式研究Ⅰ.模式建立及冰雹的循环增长机制 [J].
郭学良 ;
黄美元 ;
洪延超 ;
肖辉 ;
周玲 .
大气科学, 2001, (05) :707-720
[10]   冰雹形成机制的研究并论人工雹胚与自然雹胚的“利益竞争”防雹假说 [J].
许焕斌 ;
段英 .
大气科学, 2001, (02) :27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