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南京市区埋藏古河道沉积物的年代
被引:10
作者:
刘进峰
[1
]
陈杰
[1
]
雷生学
[1
]
侯康明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地震局
来源:
关键词:
古河道;
光释光测年;
AMS 14C测年;
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埋藏古河道沉积物年代学框架的建立对于探讨当地水系演变过程、重建气候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光释光(OSL)测年中的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和单片再生法(SAR)对南京市区汉府街埋藏古河道堆积物钻孔样品进行了光释光测年,对岩芯中含有的植物碎片进行了AMS1C测年。光释光等效剂量(De)的预热坪实验表明,在200~260℃的预热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基本一致的De值,并得到了剂量恢复实验支持。样品的光释光年龄和树轮校正的AMS 14C年龄吻合,结果显示N06S6孔秦淮河古河道沉积是不连续的,主要堆积于6.6 ka至7.9ka期间和14ka至15ka期间。末次冰盛期期间,秦淮河下切形成深达至少42m的古河谷。
引用
收藏
页码:837 / 84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