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基于rDNA ITS序列研究蚌科6种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4
作者:
许志强
[1
]
葛家春
[1
]
李晓晖
[2
]
霍光明
[3
]
潘建林
[1
]
机构:
[1]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2]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
来源:
关键词:
蚌科;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
系统发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6.22 [蚌的养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通过测定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以及ITS2序列研究了江苏地区蚌科(Unionidae)6种常见贝类——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背角无齿蚌(Anodneta woodiana woodiana)、扭蚌(Arconaialanceolata)、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以及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6种蚌的ITS1序列长度介于354~439 bp之间,平均G+C百分含量为52.7%;ITS2序列长度介于287~354 bp之间,平均G+C百分含量为51.2%。对6种贝类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ITS1的比对长度包括501个位点,其中有364个变异位点和99个简约信息位点;ITS2的比对长度包括381个位点,其中有259个变异位点和66个简约信息位点。以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分析6种贝类的系统发生关系,贝类明显聚合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括三角帆蚌(H.culingii)和背瘤丽蚌(L.leai),类群Ⅱ包括扭蚌(A.lanceolata)和圆顶珠蚌(U.douglasiae),类群Ⅲ由背角无齿蚌(A.woodiana woodiana)和褶纹冠蚌(C.plicata)组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