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氯沙坦在损伤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7
作者:
杨彬
成蓓
刘承云
张湖萍
江凌
陈学林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综合医疗科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综合医疗科 湖北武汉
[3] 湖北武汉
来源:
关键词:
氯沙坦;
细胞凋亡;
术后再狭窄;
Bcl-2蛋白族;
D O I:
10.13191/j.chj.2004.01.26.yangb.007
中图分类号:
R543 [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氯沙坦在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将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氯沙坦组及单纯 PTCA组。后两组大鼠行胸主动脉球囊损伤术 ,术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对主动脉的组织切片分别进行 HE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Tunel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壁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物 Fas、Fas-L、Bcl-2、Bax的变化。结果 :单纯 PTCA组术后 7、14 d管壁面积明显增加 ,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术后 14 d,氯沙坦组与单纯 PTCA组比较 ,管壁增生程度较轻。术后 7d,管壁面积增生比与细胞凋亡率之间有负相关性 (r=-0 .586,P<0 .0 5) ,氯沙坦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纯 PTCA组。氯沙坦组与单纯PTCA组比较 ,术后 7d管壁组织内 Fas-L表达增加 ,Bcl-2表达降低 (P<0 .0 5)。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有效防止大鼠动脉损伤后的血管增生性重塑。其机制可能与促进 Fas的表达、抑制 Bcl-2的表达 ,从而增加细胞凋亡率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5+28
+28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