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地区北东向构造的新认识及其区域成矿意义

被引:4
作者
吕古贤
周绍东
李晓波
杨恒书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探局,地质矿产部信息研究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探局北京,成都,北京,成都
关键词
松潘; 东向; 北东向构造; 区域成矿; 造山带; 褶皱带; 构造带; 第三系; 叠加褶皱; 复合褶皱; 地质褶皱;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7.02.011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四川松潘地区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经历了前寒武纪扬子陆块北缘海沟、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拼合,古生代陆间裂谷发展、稳定碳酸盐台地,印支期特提斯洋盆、大陆边缘浊流沉积盆地等发展阶段。在晚印支期褶皱造山,形成近东西向主构造,叠加南北向构造,在燕山、喜山期叠加北东向构造,形成复杂的造山带构造格架。区内发育有褶皱造山期后构造体制转化形成的穿透造山带的北东向横跨叠加构造体系。前人将它们全都作为主构造的伴生构造,或者认为它仅局限于个别地区,并未穿切前期构造。笔者第一次认识到,并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3
页数: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