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山西段南缘断裂构造特征及对乌什凹陷发育的控制附视频

被引:33
作者
郑民 [1 ]
雷刚林 [2 ]
黄少英 [2 ]
吴超 [2 ]
罗慎超 [2 ]
李曰俊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中心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乌什凹陷; 变形样式; 盆地演化; 南天山; 温宿凸起; 库车坳陷; 中-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乌什凹陷位于南天山西段以南,新生代受南天山崛起的陆内造山作用制约,与库车坳陷有相同的成盆动力学背景。因乌什凹陷南有温宿凸起阻挡了挤压应力的传播,东与库车坳陷间有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所隔,新生代变形与库车地区有不同的特征。以吉迪克组的泥岩层为滑脱面,乌什凹陷的中-新生界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总体看上构造层以背冲构造为特征,下构造层则发育基底卷入的对冲构造。乌什凹陷的这一变形特征还与新生代挤压应力场自东向西迁移和走滑作用吸收了部分冲断变形有关,反映了南天山新生代构造对海西-印支期碰撞构造的继承性。文章简述了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介绍了乌什凹陷周缘的主要断裂的特征,恢复了乌什凹陷中-新生代的演化并与库车坳陷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乌什凹陷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分析了乌什凹陷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演化,指出该区的油气勘探应以三叠系为主要目的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39 / 65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褶皱相关断层——以库车坳陷新生界盐上构造层为例 [J].
邬光辉 ;
罗春树 ;
胡太平 ;
黄广建 ;
席勤 ;
李文华 .
地质科学, 2007, (03) :496-505
[2]   中国中-西部4种新生代挤压盆地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期次附视频 [J].
赵孟军 ;
宋岩 ;
秦胜飞 ;
柳少波 ;
洪峰 ;
傅国友 ;
达江 .
地质科学, 2007, (02) :234-252
[3]   白垩纪:中国及邻区板块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变换期 [J].
吴根耀 .
中国地质, 2006, (01) :64-77
[4]   塔里木库车盆地中生代原型分析 [J].
何光玉 ;
赵庆 ;
李树新 ;
雷刚林 ;
齐英敏 ;
谢会文 .
地质科学, 2006, (01) :44-53
[5]  
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库车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J]. 郑民,孟自芳,李相博,李斌,卢红选.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S1)
[6]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地区秋里塔格构造带地层结构及其对构造变形的制约 [J].
苗继军 ;
贾承造 ;
王招明 ;
齐英敏 ;
张君峰 ;
赵恩宏 .
地质科学, 2005, (04) :110-121
[7]   造山带古地理学——在盆地构造古地理重建中的若干思考 [J].
吴根耀 .
古地理学报, 2005, (03) :405-416
[8]   南天山西端乌帕塔尔坎群发现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J].
李曰俊 ;
孙龙德 ;
吴浩若 ;
王国林 ;
杨朝世 ;
彭更新 .
地质科学, 2005, (02) :220-226+236
[9]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研究新进展和油气勘探主攻方向 [J].
孙龙德 ;
周新源 ;
王国林 .
地质科学, 2005, (02) :167-178
[10]   陆内前陆盆地的复合动力演化研究——以库车陆内前陆盆地为例 [J].
郑民 ;
孟自芳 ;
李相博 .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5, (01) :1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