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邻域的深部构造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12
作者
陈胜早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深部构造; 地壳类型; 构造环境; 成矿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重力场及其反演研究,结合新近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给出了中 国及邻域包括琉球T-A-B体系的新的深部构造格局。4条NE向深部构 造过渡带,把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和西部,将东部大陆及邻域的地壳构造 又分为滨太平洋内陆型、滨太平洋陆缘型、西太平洋边缘海过渡型和西太 平洋大洋型。秦岭-杭州湾NW向深部构造带及其向邻海的可能延伸分 隔出中国大陆和海域的南、北两大亚板块群。按板块观点,分析了本区4 种构造环境的成矿特点、深部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质特征,进行了 复式成矿区、带的划分和成矿远景预测。除将昆-祁-秦构造带经由杭州湾NW向深部边界扩展到琉球T-A-B系之外,还提出了构造环境的迁移和叠加导致复式成矿系统;外来地体的成矿条件与原地构造环境有关;构造环境的转化引起不同矿床类型的叠加;地震活动与成矿作用互为诱发因素等基本观点,从而有助于构造环境与成矿规律的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