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长江中下游圩田及其防汛工程技术

被引:15
作者
汪家伦
机构
[1] 华东水利学院水利史研究组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都阳湖; 江西通志; 万历; 明初; 防汛工程; 光绪六年; 洞庭湖区; 道光; 同治; 明代以前; 江汉平原; 汉江平原; 长江中下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急剧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开拓耕地,增加粮食生产,再次出现了占江围湖,与水争地的狂潮。围垦活动主要集中于鄱阳湖、江汉平原、洞庭湖、太湖以及长江下游的沿江地区。围垦活动的广泛兴起,使许多平衍沮洳的江湖淤滩得到开发利用,成为膏腴圩田,为稻作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地,促进了新的农业经济区的形成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盛。然而,大规模围垦江湖滩地,促使湖泊淤堙,从而使自然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这样,一方面导致了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地区的蓄泄矛盾,加重了洪涝灾害;另一方面,迫使人们奋起抗灾,从而推动了圩区防汛工程技术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9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