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深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19
作者
白淑英 [1 ,2 ,3 ]
史建桥 [3 ,4 ]
高吉喜 [2 ]
卜军 [4 ]
机构
[1] 南京大学
[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 部队分队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深度; 时空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P407 [大气遥感];
学科分类号
1404 ;
摘要
积雪深度是表征积雪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区域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响应因子之一。利用1979-2010年逐日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2年来,青藏高原雪深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26 cm/10a,其中,昆仑高寒荒漠地带雪深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73 cm/10a;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青藏高原雪深呈逐步增加趋势,21世纪初变化平稳;青藏高原4个季节雪深变化均呈现为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57 cm/10a。青藏高原东南、西部和南部为雪深分布高值区;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雪深呈增加趋势的像元数占全区像元总数的67.1%,其中有91.3%为轻度和中度增加,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和西部;最大雪深变化基本维持在-0.1~0.1 cm/a(45.47%)之间,在昆仑北翼山地、柴达木山地、羌塘高寒地带南部等局部地区最大雪深有增加趋势,主要是轻度增加,面积比例为36.66%。果洛那曲高寒地带、青南高寒地带和羌塘高寒地带为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异常变化敏感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28 / 6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多源数据的西藏地区积雪变化趋势分析 [J].
巴桑 ;
杨秀海 ;
拉珍 ;
郑照军 ;
旷达 ;
拉巴 .
冰川冻土, 2012, 34 (05) :1023-1030
[2]   中国地区地面观测积雪深度和遥感雪深资料的对比分析 [J].
李小兰 ;
张飞民 ;
王澄海 .
冰川冻土, 2012, 34 (04) :755-764
[3]   1957—2009年中国台站观测的关键积雪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J].
马丽娟 ;
秦大河 .
冰川冻土, 2012, (01) :1-11
[4]   积雪分布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李栋梁 ;
王春学 .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 (05) :627-636
[5]   1970—2000年中国降雪量变化和区域性分布特征 [J].
徐兴奎 .
冰川冻土, 2011, (03) :497-503
[6]   基于被动微波遥感反演雪深的时间序列分析我国积雪时空变化特征 [J].
戴声佩 ;
张勃 ;
程峰 ;
王海军 ;
王鹏 .
冰川冻土, 2010, 32 (06) :1066-1073
[7]   40余年来中国地区季节性积雪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 [J].
王澄海 ;
王芝兰 ;
崔洋 .
冰川冻土, 2009, 31 (02) :301-310
[8]   2008年南方冰雪过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遥感监测——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 [J].
徐新良 ;
苏富岩 ;
庄大方 ;
江东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 (02) :237-243
[9]   卫星遥感藏北积雪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J].
张佳华 ;
吴杨 ;
姚凤梅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13-1021
[10]   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分析 [J].
王叶堂 ;
何勇 ;
侯书贵 .
冰川冻土, 2007, (06) :85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