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种质对中国玉米生产的遗传贡献

被引:71
作者
李海明
胡瑞法
张世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美国;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广泛采用少数优良种质资源,会引起作物遗传多样性下降,降低品种抗病和抗逆能力,影响作物的产量。引进和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是丰富作物遗传多样性、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中国20个玉米主产省区15年(1982~1997)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和遗传构成,研究外来种质资源,特别是美国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以下简称CG系统)对中国玉米遗传贡献的时空变化和对中国玉米生产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种质和CG系统的种质对中国玉米的遗传贡献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CG系统的遗传贡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美国遗传贡献率每增加1%,中国玉米单产将提高0.2%或者0.01t·ha-1;CG系统遗传贡献每增加1%,玉米单产将提高0.025t·ha-1,高于美国种质对中国玉米产量潜力的作用。中国政府应支持和鼓励研究人员在引进与利用美国种质的同时,加强对来自CG系统种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遗传单一性及其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胡瑞法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12) : 1442 - 1449
  • [2] 大豆遗传多样性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王莉
    胡瑞法
    黄季焜
    Scott.Rozelle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6) : 604 - 609
  • [3] 全国玉米种质资源目录.[M].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 [4] 玉米优异种质资源.[M].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 [5] 中国玉米品种志.[M].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主编;.农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