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长尾雉育雏期的栖息地选择

被引:48
作者
徐基良
张晓辉
张正旺
郑光美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育雏; 家族群; 栖息地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1 [动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 0 1年 4~ 8月 ,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reevesii)育雏期的栖息地进行了调查。野外共遇见 2 4个不同的家族群 ,平均大小为 (2 96± 0 35 )只。白冠长尾雉的家族群主要在针阔混交林中活动 ,这些地方的坡向以东南方向居多、坡度较缓而坡位靠下 ,与林缘的距离大于 6 0m而与水源的距离通常小于 30m。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 ,与林缘的距离、乔木胸径、灌木盖度、草本植物的种类和高度等是影响白冠长尾雉家族群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 ;植被结构 ,尤其是草本植物的特征 ,是影响家族群栖息地选择的主要方面。建议在对白冠长尾雉采取保护措施时 ,从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隐蔽条件入手。注意保护现存栖息地 ,在育雏期保护好草本植物。
引用
收藏
页码:471 / 4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白冠长尾雉冬季夜栖行为与夜栖地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 [J].
孙全辉 ;
张正旺 ;
朱家贵 ;
高振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08-112
[2]   白冠长尾雉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J].
孙全辉 ;
张正旺 ;
阮祥峰 ;
张可银 ;
朱家贵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11-117
[3]   白冠长尾雉的越冬生态 [J].
方成良 ;
丁玉华 .
生态学杂志, 1997, (02) :68-69
[4]   白冠长尾雉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J].
徐延恭 ;
尹祚华 ;
雷富民 ;
丁文宁 ;
刘如笋 ;
俞清 .
动物学报, 1996, (S1) :155-155
[5]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在贵州的分布与数量 [J].
吴至康 ;
许维枢 .
动物学研究, 1987, (01) :13-19
[6]   白冠长尾雉生态的研究 [J].
胡小龙 ;
王岐山 .
野生动物, 1981, (04) :39-44
[7]   白冠长尾雉的生态 [J].
吴至康 .
动物学杂志, 1979, (03) :16-18
[8]  
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A]. 张正旺,郑光美.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