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基于海德格尔《尼采》的解读

被引:4
作者
张志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尼采; 形而上学; 虚无主义; 存在的急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16.54 [海德格尔(Heidegger,M.1889~1976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标志着形而上学的终结,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因为尼采虽然揭示了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但是他同样搁置了存在问题,因而并没有克服形而上学,也不可能克服虚无主义。不过,由于尼采将存在的急难推到了极端,从而加剧了海德格尔对存在之悬缺的震惊,对于他转向另一开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读而思考形而上学问题,不仅对海德格尔哲学研究有价值,对现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亦有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5+154 +1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海德格尔与尼采.[M].登克尔.商务印书馆.2014,
[2]  
哲学论稿.[M].(德) 海德格尔; 著.商务印书馆.2012,
[3]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M].(德) 海德格尔 (Heidegger;M.)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4]  
海德格尔的根.[M].(美) 巴姆巴赫 (Bambach;C.) ; 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5]  
尼采.[M].[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商务印书馆.2002,
[6]  
尼采.[M].[德]马丁·海德格尔 著.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