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局地暴雨过程中近地层辐合线的形成与作用

被引:46
作者
李青春 [1 ]
苗世光 [1 ]
郑祚芳 [1 ]
李耀东 [2 ]
曹晓彦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3] 不详
[4] 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北京; 切变线; 局地暴雨; 中小尺度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近地面层辐合线(切变线)引发的局地暴雨是北京夏季一种较为常见的天气类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难以分析预报出引发局地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进而不能正确把握降雨出现的时间、落区和量值的大小。本文利用北京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监测资料、风廓线仪、微波辐射计等新型探测资料,以及北京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并结合常规地面、高空探测资料,对2009年7月13日北京一次典型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强降雨发生前期的天气形势背景、温湿条件、环境大气对流稳定性、风垂直分布等演变特征,分析诊断出造成局地暴雨的诱发系统主要是近地层切变线,研究了该系统与雷达降水回波形成、发展并造成强降雨过程的关系,探讨了近地面层辐合线与降雨强度及落区的关系,对探测资料如何运用于预报业务做了有益的尝试。
引用
收藏
页码:1232 / 12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由地基微波辐射计测量得到的北京地区水汽特性的初步分析
    刘红燕
    王迎春
    王京丽
    李炬
    曹晓彦
    熊斌
    [J]. 大气科学, 2009, (02) : 388 - 396
  • [2] 用SA雷达产品对京西三次局地暴雨落区形成的精细分析
    段丽
    卞素芬
    俞小鼎
    崔永义
    [J]. 气象, 2009, 35 (03) : 21 - 28+129
  • [3]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
    廖晓农
    俞小鼎
    王迎春
    [J].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 1350 - 1362
  • [4] 地形与城市环流共同作用下的β中尺度暴雨
    孙继松
    杨波
    [J]. 大气科学, 2008, (06) : 1352 - 1364
  • [5] 北京2006年夏季接连两场暴雨的观测对比分析
    赵玮
    王建捷
    [J]. 气象, 2008, (08) : 3 - 14+129
  • [6]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郭虎
    段丽
    杨波
    卞素芬
    李靖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3) : 265 - 275
  • [7] 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
    陈力强
    张立祥
    周小珊
    [J]. 高原气象, 2008, (02) : 339 - 348
  • [8] 遥感大气结构的地基12通道微波辐射计测量结果分析
    刘红燕
    李炬
    曹晓彦
    熊斌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7, (02) : 222 - 229
  • [9] 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
    孙继松
    [J]. 高原气象, 2005, (01) : 62 - 69
  • [10]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
    吴国雄,蔡雅萍,唐晓菁
    [J]. 气象学报, 1995, (04) : 387 -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