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72
作者
张先恩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大分子科教融合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染色体工程; 基因组编辑; 定量工程生物学; 底盘细胞; 生物元件; 基因回路; 合成代谢; 使能技术; 生物伦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0 [生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合成生物学既是一门"汇聚"型新兴学科,又孕育着颠覆性的使能技术.它在系统生物学基础上,融会工程科学原理,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重编改造天然的或设计合成新的生物体系,以揭示生命规律和构筑新一代生物工程体系,被喻为认识生命的钥匙(建物致知)、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建物致用).中国科学家曾经首次实现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和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tRNA),近年来又在染色体合成与染色体工程、基因组编辑、生物底盘构建、定量工程生物学、生物元件工程和基因回路工程、天然活性物质和有机化工产品的人工合成代谢、计算机生物模拟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始发现和创新成果,成为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时值新中国科技发展70年,撰写本文,从一个视角讨论合成生物学发展及中国科学界的贡献,纪念开拓者,励志来者,总结经验,梳理发展思路.期待中国合成生物学繁荣发展,更多地贡献于人类.
引用
收藏
页码:1543 / 1572
页数:30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1]   合成生物学趁最好时代,建物致知,建物致用 [J].
邓子新 .
生命科学, 2019, 31 (04) :323-324
[2]   合成生物学:开启生命科学“会聚”研究新时代 [J].
赵国屏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11) :1135-1149
[3]   序言 [J].
张先恩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11) :1132-1134
[4]  
Reconstruction of a hybrid nucleoside antibiotic gene cluster based on scarless modification of large DNA fragments[J]. Jiming Zhuo,Binbin Ma,Jingjing Xu,Weihong Hu,Jihui Zhang,Huarong Tan,Yuqing Tian.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7(09)
[5]  
2017合成生物学专刊序言[J]. 张先恩.生物工程学报. 2017(03)
[6]  
合成基因组学:设计与合成的艺术[J]. 罗周卿,戴俊彪.生物工程学报. 2017(03)
[7]  
合成基因线路规模化设计面临的挑战[J]. 魏磊,袁野,汪小我.生物工程学报. 2017(03)
[8]  
合成生物学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J]. 唐鸿志,王伟伟,张莉鸽,黄玲,陆歆毓,许平.生物工程学报. 2017(03)
[9]  
生物大分子自组装合成多维纳米生物结构与器件[J]. 李峰,门冬,王殿冰,张先恩.生物工程学报. 2017(03)
[10]   合成生物学在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刘立中 ;
白阳 ;
郑海 ;
傅雄飞 ;
刘陈立 .
生物工程学报, 2017, (03) :3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