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教育与通识教育发展观浅析

被引:1
作者
杨燕风
王赛德
机构
[1]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大众教育; 通识教育; 发展观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作为一个简明的预警器和发展阶段的框架,有其应用上的长处与短处;而在历史中形成并深化的通识教育理论对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功能有着深入的洞见,但需要配合相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应用。文章认为两套发展观有部分的重叠和联合应用的可能。将二者在理论和具体发展历程中联合运用,有可能形成对高等教育发展观更深刻的理解,和对高教发展更好的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意义 [J].
杨黎明 .
现代教育科学, 2008, (05) :9-13
[2]   “特罗理论”的日本际遇——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日本化过程研究 [J].
胡玉君 ;
周丹 .
现代教育科学, 2008, (03) :20-23
[3]   中日本科课程改革与美国一般教育模式——一种比较的视角 [J].
黄福涛 .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7, (10) :19-22
[4]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和谐化 [J].
黄悦 ;
张红卫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30-133
[5]   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J].
黄福涛 .
复旦教育论坛, 2006, (04) :19-24+43
[6]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国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解析 [J].
韩飞舟 .
中国高教研究, 2006, (06) :29-31
[7]   “特罗理论”与中国特色——我国初级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的政策选择 [J].
于海棠 .
辽宁教育研究, 2006, (01) :42-45
[8]   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再认识———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批判 [J].
方展画 .
比较教育研究, 2004, (09) :11-16
[10]   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演变中的若干问题 [J].
徐小洲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3)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