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农民工”的自我观念变迁

被引:3
作者
王建民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我”; 自我认同; 农民; 农民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9 [其他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02 ;
摘要
在传统乡土社会中,自然土地、村落社区、熟人圈子是农民自我认同得以塑造的自然、社会与心理边界,农民的"我"镶嵌在社区之中。集体化时期,农民的"我"是社会主义改造后的集体化的"我",以及户籍制度下作为城市"他者"的"我"。改革以来,农民工"我"的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城市话语的支配,是为自我观念的"单向他化",这一状况的改变有赖于国家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待遇并减少对其的制度与身份歧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 [J].
郭于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79-92+205
[3]  
村落的终结.[M].李培林著;.商务印书馆.2004,
[4]  
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美学新探.[M].毛宣国著;.岳麓书社.2002,
[6]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刘少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美)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著;高〓等译;.新华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