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性还是内源性:对合作金融资本供给机制剖析——以20世纪前半期中国乡村信用合作社为中心

被引:5
作者
赵泉民
机构
[1]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城乡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合作金融; 资本供给; 信用合作社;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0.03.007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合作金融是农民融通资金的一种体制内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及运用不仅影响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合作社性质。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资本呈现出以外源供给为主体的机制偏差:社内资金不足,以银行为核心的社外资金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制约了合作社"质"的完善而沦为"合借社"、"承转机关"。只有通过多种举措如放宽合作金融的业务市场准入限制、增加储蓄和社股金、延伸社员群体、盈余及公积金的有效积储、建立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机制等,才能谋求信用社成为一种有效率的组织而"自有"、"自立"。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促进农民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张元红等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 [2] 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何广文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 [3] 西方世界的兴起.[M].[美]道格拉斯·诺思等 著.华夏出版社.1999,
  • [4]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M].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 [5] 发展中经济的农村金融.[M].(美)冯匹斯克(VonPischke;J.D.)等编著;汤世生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
  • [6] 陕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之质的分析..宋荣昌;.中农月刊.194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