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28
作者
常耀中
董丽华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大豆高产; 产量; 黑农; 粒茎比; 品种类型; 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系数; 鼓粒期; 豆粒充实期; 百粒重; 结荚; 光合速率; 光合强度; 穴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1976~1980年试验资料,论述了大豆亩产400斤左右的产量结构与产量关系。当大豆亩产超过400斤时,产量因子间是个互相制约的关系,虽平方米结荚数愈多对提高单产有良好作用,但粒荚比低、百粒重小,也会直接影响产量。百粒重为24克,亩产却达454斤。大豆亩产400斤的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出现的高峰是在鼓粒初期,而且以5~6较为适宜,并且上升与下降陡度较小,可延长叶子工作时间,有利光合产物积累。通过研究表明:光合速率高的品种,都相对提高了大豆产量。同时,对大豆合理群体结构、壮苗与产量关系等,进行了讨论。并初步明确了大豆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豆高产栽培的叶面积问题 [J].
常耀中 .
中国农业科学, 1981, (02) :22-26
[2]   大豆品种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J].
董钻 ;
宾郁泉 ;
孙连庆 .
沈阳农学院学报, 1979, (01) :37-47
[3]   大豆高产规律及栽培技术 [J].
常耀中 ;
张荣贵 ;
李兰甫 ;
董丽华 .
中国农业科学, 1978, (03) :18-22
[4]   西藏高原麦类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与增产途径 [J].
俞炳杲 ;
路季梅 .
自然资源, 1977, (02) :42-51
[5]  
植物生理学.[M].潘瑞炽;董愚得 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6]  
光合作用研究进展.[M].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编著.科学出版社.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