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地区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资料解释

被引:34
作者
张四维
张锁喜
唐荣余
梁中华
宋文荣
唐建民
刘建达
宋建军
机构
[1] 江苏省地震局
[2] 江苏省地震局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深地震测深; 下扬子; 郯庐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剖面总长570km,采用密集的多重观测系统。本文进行了沉积层静校正,使解释结果更为合理、准确。根据所得的界面和地层变化,以及断层位置的确定,对该区的地壳特征可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1.下扬子地台区的地壳明显可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它的各层与华北地台均有差别。 2.下扬子地区中地壳内存在一层强反射面,推测为高密度层或高速薄层所致。 3.郯庐断裂带处的莫氏面无明显落差,而是处在莫氏面隆起的斜坡部位,其间可能有一些张性破裂。 4.苏南的上古生代紧密褶皱、火山与岩浆活动以及二个地震活动带的存在,均与莫氏面的起伏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37 / 6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深地震测深震相识别的一些问题 [J].
胡鸿翔 ;
王瑀 .
地震学报, 1985, (03) :267-275
[2]   唐山地震区的地壳结构及大陆地震成因的探讨 [J].
曾融生 ;
张少泉 ;
周海南 ;
何正勤 .
地震学报, 1985, (02) :125-142
[3]   中国东部马鞍山—常熟—启东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速度分布的爆炸地震研究 [J].
滕吉文 ;
孙克忠 ;
熊绍柏 ;
姚虹 ;
尹周勋 ;
程立芳 ;
薛长顺 ;
田东生 ;
郝天珧 ;
赖明惠 ;
伍明储 .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2) :155-169
[4]   镇江以东长江河谷存在“长江断裂带”吗? [J].
李起彤 ;
南金生 ;
何东培 ;
郭江宁 .
地震地质, 1984, (02) :9-16+81
[5]   “郯城—庐江断裂带”异议 [J].
秦大正 .
地震学刊, 1984, (02) :37-42
[6]   长江断裂带东延问题及裂谷特性的讨论 [J].
秦大正 ;
刘昌森 ;
丁颂华 ;
何岳宝 .
地震地质, 1983, (02) :70-78+94
[7]   华北大陆地壳—上地幔波浪断裂型构造的光弹模拟实验 [J].
孙武城 ;
李松林 ;
张晓普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01) :21-27
[8]   用体波走时反演地壳结构 [J].
丁韫玉 .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1) :48-57
[9]   “郯庐断裂学术讨论会”摘记 [J].
姚彦之 ;
方仲景 .
地震地质, 1981, (02) :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