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初衷”而“扭曲”:析中国法律变迁的文化动因——兼议收容遣送制度之立废

被引:5
作者
陈晓枫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变迁; 变法; 法律功能; 利益驱动;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04.06.021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的传统思维是象思维。以象来表征万物 ,致使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归于经验性的领悟。表现在立法的传统上 ,简单的纲领、方针、批示可以用于治国的原因 ,系因为处在不同位阶上的人 ,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以自己的立法、执法活动 ,去附从和具体贯彻口号、方针或批示。立法中也须贯彻方针 ,并有创新行为 ,积累的“创新”则使方针和批示在落实中 ,逐渐超出了适应的范围 ,于是初衷被扭曲 ,只能矫枉过正地废旧立新 ,再开始新一轮的附从与贯彻。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面对中国的法学 [J].
苏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 (03) :3-12
[2]   流浪乞讨与管制——从贫困救助看中央与地方权限的界定 [J].
张千帆 .
法学研究, 2004, (03) :39-51
[3]   收容制度若干问题的法理分析 [J].
殷啸虎 .
法学, 2003, (07) :13-15
[4]   由孙志刚案件引出的若干问题——在“孙志刚案与违宪审查”理论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J].
顾功耘 .
法学, 2003, (07) :22-24
[5]   王安石变法新论 [J].
李立泉 .
云梦学刊, 2001, (04) :48-51
[6]   中国税制演变及其文化动因 [J].
陈潮 .
学术论坛, 1998, (02) :92-95
[7]   浅析唐代两税法及其利弊 [J].
林燕 .
经济师, 1998, (04) :98-99
[8]   略论中国古史上的历次改革 [J].
韩国磐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2) :31-36+24
[9]   试论两税法的财政改革及其对唐中、后期经济的影响 [J].
王复华 .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1994, (12) :38-43
[10]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王亚南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