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渠湿地水体和底泥中有机质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12
作者
姜翠玲
章亦兵
范晓秋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
[2]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有机质; 沟渠湿地; 挺水植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分析沟渠湿地水体和底泥中有机质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现在芦苇和茭草湿地,40cm以下深度底泥中有机质含量高,是同一层次农田土壤的3倍左右,即底泥对有机质有显著的累积效应.湿地水体中的CODCr浓度随季节发生很大变化,最高浓度出现于1~3月,远超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有很大的污染性;而在其余季节含量较低.有机质的这种年度变化主要由植物生长和残体分解引起.死亡的植物茎叶沉积在底泥表层,引起底泥有机质矿化速率发生变化,9月至次年6月芦苇底泥有机质的矿化速率为21 3~133 6g/(m3·d-1),茭草底泥为30 4~119 6g/(m3·d-1).
引用
收藏
页码:618 / 6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土壤含水量与氮化合物迁移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J].
姜翠玲 ;
夏自强 ;
崔广柏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41-245
[2]   稻田生态系统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与氮素损失 [J].
俞慎 ;
李振高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5) :630-634
[3]   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氮去除及氮转化细菌的研究 [J].
张甲耀 ;
夏盛林 ;
邱克明 ;
熊凯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03) :3-5
[4]   东太湖茭黄水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J].
李文朝 .
湖泊科学, 1997, (04) :36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