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下半年热钱流出格局与深度转型期的财政体制改革

被引:1
作者
闫坤 [1 ]
刘陈杰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热钱流出; 财政体制改革; 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性;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3.43.008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8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3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逐步企稳回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QE3)政策的预期也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日本继续实施所谓的"安倍经济学",试图通过持续的本币贬值来提振经济。总体上来讲,世界经济形势进入到复苏的"前夜"阶段,但进度可能不一。本轮复苏,"领头羊"可能是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承受一段时间热钱流出带来的"痛苦"以及经济基本面继续低迷的担忧。我们在报告中估算了我国月度热钱规模,建立了热钱流动的三因素模型。我们发现,接下来两个季度,我国可能会面临持续的热钱流出压力,国内流动性状况堪忧。2013年2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5%,这与我国年初的经济增速目标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我国经济可能存在继续向下的风险。我们预计2013年3~4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分别为7.4%、7.1%。随着2013年年底美国经济开始真正进入复苏通道,将带动我国出口领域提升,2014年年初我国经济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面对短期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中长期处于深度转型期的时代背景,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实施财政体制改革。我们提出:(1)建设促进机会公平的财政体制,防止社会阶层固化,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性;(2)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人大对预算的监督、审议和修改能力;(3)加快完成"营改增",并以"营改增"为突破口,继续推进税制改革;(4)进一步扩大市政债试点,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结构完善的地方基础设施融资体制;(5)建立财政收入的中长期预测体系,增强财政在支持城镇化进程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可持续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面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不同方法与口径的规模测算 [J].
张明 .
世界经济, 2011, 34 (02) :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