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西部发育太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潜山。受郯庐断裂活动的影响 ,潜山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 ,自东南向北西形成了NW向潜山构造带 ;自西南向北东形成了NE向潜山构造带。新生界的沙河街组、孔店组及中生界和古生界的石炭二叠系的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主要油源。储集层由太古界变质岩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组成 ,平均孔隙度多在 1 4 ~ 5 0 之间。石炭 -二叠系、第三系及中生界下侏罗统构成潜山油气藏的 3套盖层。根据圈闭类型的差异 ,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部及内幕两种类型。烃类潜山油气藏多分布于近源的断裂带附近 ,而非烃气往往沿深大断裂、火山通道向上运移 ,在适当的潜山圈闭中形成非烃潜山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