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论人类欲望的三种形式及其统一

被引:10
作者
陈玮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欲望; 理性; 灵魂; 不自制;
D O I
10.13904/j.cnki.1007-1539.2011.03.019
中图分类号
B82-09 [伦理学史];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提出了一个多层次的欲望概念,并在其道德哲学研究中对这个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区分了一般而论的欲望和具体的欲望形式,前者通常被认为是灵魂中与理性相对的部分,后者则根据其目标以及追求方式的不同而区分为欲求、冲动和想望。其中,想望作为一种特殊的欲望,本身便包含了对价值的敏感并且自然地与理性判断一致。本文试图指出,一般而论的欲望概念难以为人类行为的多重动机及其相互间的竞争关系给出恰当的说明,而一种经过区分的欲望概念则突破了理性与欲望对立的传统思路,不仅使我们对人性的复杂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人类行为并对其作出恰当的道德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理想国.[M].(古希腊) 柏拉图; 著.岳麓书社.2010,
[2]  
扶友损敌.[M].(美) 布伦戴尔;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3]  
善的脆弱性.[M].(美) 纳斯鲍姆 (Nussbaum;M.C.) ; 著.译林出版社.2007,
[4]  
尼各马可伦理学.[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