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盆地形成和改造历史及构造应力场演化

被引:50
作者
施炜 [1 ]
张岳桥 [2 ]
马寅生 [2 ]
刘刚 [2 ]
武丽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鄂尔多斯地块; 早白垩世; 构造应力场; 断层滑动矢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六盘山盆地夹于鄂尔多斯地块、青藏地块和阿拉善地块之间,在中国大地构造体系中处于独特的构造位置。基于野外变形分析与断层滑动矢量构造应力场反演,初步确定了六盘山盆地形成与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六盘山盆地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成盆过程和后期改造过程2个大的阶段。早白垩世早期,受到区域近E-W向引张应力作用而发生断陷,盆内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河湖相六盘山群;早白垩世晚期在NW-SE向挤压下,断陷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局部地区褶皱回返,六盘山群发生不同程度的断裂和褶皱变形,继而盆地开始了长期的隆升剥蚀作用。晚新生代,受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产生的远程效应,六盘山盆地先后经历了NE-SW向和近E-W向挤压应力作用,盆地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变形,六盘山快速隆起。六盘山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不仅为研究周缘地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提供构造地质依据,也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66 / 10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挤出及其对中国东部裂陷盆地晚期油气成藏的影响 [J].
张岳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62-169
[2]   六盘山盆地北部中生界油气系统与勘探目标 [J].
范小林 ;
高尚海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S1) :532-538
[3]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沉积层序与含油气系统 [J].
屈红军 ;
李文厚 ;
何希鹏 ;
梁文华 ;
黎荣剑 ;
王文武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70-74
[4]   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地层 [J].
付国斌 ;
李兴亮 .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2) :24-27
[5]   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 [J].
杨福忠 ;
胡社荣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3) :192-195+274
[6]   六盘山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李定方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1) :27-31+91
[7]   海原、六盘山断裂带至银川断陷第四纪构造应力场分析 [J].
谢富仁 ;
舒塞兵 ;
窦素芹 ;
张世民 ;
崔效锋 .
地震地质, 2000, (02) :139-146
[8]   青藏高原东北隅似三联点构造特征 [J].
田勤俭 ;
丁国瑜 .
中国地震, 1998, (04) :29-37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逆冲推覆构造带特征及其演化与油气勘探 [J].
汤锡元 ;
郭忠铭 ;
王定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8,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