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ENSO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特征
被引:76
作者:
宗海锋
[1
]
陈烈庭
[1
]
张庆云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ENSO事件;
中国夏季降水;
年际变化关系;
不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1951~2007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和Nin~o3区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滑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Nin~o3区海温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年际变化关系的长期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东北和西北地区相关的不稳定性比东部地区大,与预测经验吻合。同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1951~2007年据滑动相关系数序列可分成1962~1977年、1978~1992年和1993~至今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平均约为16年。它们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时间很短,是以气候跃变的形式来完成的。近50多年来在1960年代初、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共发生了3次明显的跃变过程。跃变前后某些地区滑动相关系数的符号或强度都有显著的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时期,尽管同样是ElNin~o事件,它们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1962~1977年时间的相关模型有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华北、东北平原和内蒙古东部一线,另一条在长江中游地区。秦岭大巴山区和江淮流域降水偏少。1978~1992年时期只有一条多雨带,位于秦岭大巴山区、长江中游和下游一线。黄淮地区及华北至东北南部降水偏少。目前我们所处的时期(1993~至今)雨带分布与1962~1977年时期的模型基本相似,也为南、北两条多雨带,但其北支雨带南移,位于从川渝地区经黄淮地区、黄河下游至东北平原一带,湖北北部和长江下游降水偏少。呈现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相对偏少的分布。所以,利用ENSO事件做我国汛期降水预报,不能只考虑其平均情况的年际变化关系,还应注意它们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9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