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细胞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12
作者
王宇明,丁健,顾长海,刘国栋,袁良平,陈国致
机构
[1]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传染科
关键词
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肝细胞,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Wistar大鼠体外肝细胞进行了内毒素(LPS)及其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肝细胞损害机理研究。主要发现是:LPS、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等加入后肝细胞LDH漏出及噻唑蓝染色(MTT)均无显著变化,仅在肝细胞-Kupffer细胞混合培养组于加入LpS、LPS/TNFα后有所变化;经半乳糖胺(GalN)/LPS到本内作用后分离的Kupffer细胞与正常肝细胞进行混合培养,加入LPS,TNF及LPS/TNFα均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多粘菌素B及抗-TNF能分别完全和部分阻断此效应;经LPS或TNFα体内作用后抽取的大鼠血清,加入培养肝细胞后均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与MTT显著降低,尤以LPS体内作用血清组变化显著经56℃热灭活后此细胞毒性作用完全消失。上述结果提示,LPS与TNF等无肝细胞直接毒性作用,而经LPS或TNF活化的Kupffer细胞可能通过体内一系列瀑布效应,导致肝细胞损害。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1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