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消费经济现象悖论:基于生命成本论的分析

被引:4
作者
陈惠雄
机构
[1]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关键词
夸张贴现; 超储蓄; 生命成本; 贴现因子;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04.04.018
中图分类号
F014.5 [消费与积累];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美国人的夸张贴现与中国居民的超储蓄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运用传统的贴现因子与消费等待理论,已经难以作出较为彻底的解释。本文认为,消费者跨时选择行为和耐心程度不仅仅受利息、遗产动机、消费偏好、通胀预期等因子的影响,在更为基础的方面,还受消费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成本支付与收益边际均衡规律决定。根据本文的研究,要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推动就业市场发展和切实提高普通劳工的工资水平是一个值得首选的制度安排,同时,还有赖于年轻一代的消费成长,这一结论暗示着增加公共投资支出可能仍然是未来中国难以避开的选择。而弱化美元则是解决美国居民的夸张贴现消费现象、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减少全球经济运行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强化消费需求启动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J].
武少俊 .
金融研究, 2003, (05) :106-116
[2]   生命成本与供需均衡——对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问题的思考 [J].
陈惠雄 .
消费经济, 1999, (02) :51-53
[3]  
人本经济学原理[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陈惠雄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