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毛状根GBSSI基因cDNA克隆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16
作者
彭佶松
赵淑娟
吴晓俊
刘涤
胡之璧
许政暟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上海,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上海,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上海,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上海,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关键词
黄芪; 淀粉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转运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2 [植物基因工程];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根据多种已发表的淀粉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GBSS)基因序列的对比分析 ,以它们保守区的核酸顺序为基础 ,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膜荚黄芪 (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毛状根提取mRNA ,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 5 6 0bp的cDNA片段。序列测定表明 ,此片段与发表的豌豆和马铃薯GBSSI基因相应序列同源性分别达 89.6 %和 73.0 %。通过 5′/ 3′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的方法 ,分别扩增出 5′和 3′端序列 ,从而获得全长的cDNA。序列分析表明此cDNA编码黄芪的GBSSI。根据推导的蛋白质序列 ,这是一个由 6 0 7个氨基酸组成的、pI为7.5 5、相对分子量为 6 6 5 6 0的前体蛋白。根据同类GBSS的氨基酸的序列比较 ,其氨基端转运肽同源性较低 ,而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结合已知GBSSI的转运肽切割位点和 11种植物氨基端对准分析的结果 ,确立了此类GBSS的转运肽切割位点识别模式。对黄芪GBSSI转运肽切割位点进行了预测 ,它含有 77个氨基酸的转运肽 ,成熟蛋白pI为 5 .78,相对分子量为 5 82 70。Northernblot分析表明 ,GBSS基因在黄芪毛状根和正常根中的表达高于茎和叶
引用
收藏
页码:940 / 9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膜荚黄芪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和外界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 [J].
胡之璧 ;
郑志仁 ;
李幸平 ;
刘涤 .
植物学报, 1998, (05) :63-67
[2]   黄芪毛状根化学成分和免疫功能活性的研究 [J].
郑志仁 ;
刘涤 ;
宋纯清 ;
陈长勋 ;
胡之璧 ;
不详 .
生物工程学报 , 1998, (02) :37-41
[3]   传统药材和现代生物技术 [J].
胡之璧 ;
刘涤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院, 1996, (Z1) :94-97
[4]   黄芪葡聚多糖的化学结构 [J].
方积年 ;
Wagner ;
H. .
化学学报, 1988, (11) :1101-1104
[5]   黄芪多糖的研究 [J].
黄乔书 ;
吕归宝 ;
李雅臣 ;
郭俊华 ;
王瑞香 .
药学学报, 1982, (03) :200-206
[6]   中药黄芪有效成份的研究 Ⅰ.多糖体的分离、性质及其生理活性 [J].
方圣鼎 ;
陈嬿 ;
徐小异 ;
叶淳渠 ;
翟世康 ;
沈美玲 .
有机化学, 1982, (01) :26-31
[7]   ESSENTIAL FUNCTION IN CHLOROPLAST RECOGNITION OF THE FERREDOXIN TRANSIT PEPTIDE PROCESSING REGION [J].
SMEEKENS, S ;
GEERTS, D ;
BAUERLE, C ;
WEISBEEK, P .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1989, 216 (01) :178-182
[8]  
Sambrook,J,Fritsch,EF,Maniatis,T.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