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化探异常的形成机制及识别方法

被引:3
作者
三世澄
袁欣艺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油气; 盆地; 地质构造; 烃类气体; 油气化探指标; 地球化学异常; 化探异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评介了油气地表化探异常形成的四种机制:即扩散作用、渗逸作用、压实水流垂向运移作用和垂直徽渗逸作用,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垂直徽渗逸作用为主.异常的两种主要干扰因素为细菌作用和生物甲烷气影响.作者认为油气地表化探,必须根据工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和工作方法,并从样品采集、包装储运、测试分析、数据整理、成果解释的全过程都加强研究,严格质量管理.防止污染,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化探在我国石油普查勘探中的应用与成就 [J].
程志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9, (03) :283-290
[2]   南襄盆地南阳、泌阳凹陷水化学法油气化探 [J].
张金来 .
石油学报, 1986, (04) :31-42
[3]  
油气化探普查方法[M].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苏)格奥杰基扬等著, 1989
[4]  
水文地球化学找油理论与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刘崇禧, 1988
[5]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Sedimentary Basins .2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