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疾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倪海儿 [1 ,2 ]
王国良 [2 ,3 ]
机构
[1]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宁波大学医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黄鱼; 发病率; 环境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3 [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001—2005年对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养殖情况、发病情况、死亡情况和海区环境因子的监测以及收集的气象资料,对疾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环境因子及其变化对大黄鱼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的发病率和发病类型与气温、风速有关;发病率与水温(>20℃)、悬浮物、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pletion,COD)、细菌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对大黄鱼发病率直接效应最大的是水温,其次是风速。通过分析,推测引起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网箱养殖本身造成的水体污染,从而提出了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3种致病弧菌的分子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 [J].
王国良 ;
祝璟琳 ;
金珊 .
海洋与湖沼, 2008, (02) :162-167
[2]   舟山深水网箱拟养海区环境本底状况及养殖容量 [J].
徐汉祥 ;
王伟定 ;
刘士忠 ;
郭远明 .
现代渔业信息, 2005, (01) :8-11
[3]   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J].
徐永健 ;
钱鲁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532-536
[4]   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研究 [J].
金珊 ;
蔡完其 ;
王国良 ;
赵青松 ;
郑天伦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225-230
[5]   大黄鱼溃疡病致病菌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J].
毛芝娟 ;
刘国勇 ;
陈昌福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178-181
[6]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病原鉴定与感染治疗研究 [J].
李清禄 ;
陈强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05) :489-493
[7]   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J].
王军 ;
苏永全 ;
张朝霞 ;
李沫 ;
张蕉南 ;
鄢庆枇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85-91
[8]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J].
计新丽 ;
林小涛 ;
许忠能 ;
林燕棠 .
海洋环境科学, 2000, (04) :66-71
[9]   湄洲湾海水环境质量和水产业发展的关系 [J].
李延风 .
海洋环境科学, 1999, (04) :52-56
[10]   海水网箱养鲍诱发有机物污染的生物监测 [J].
任一平 ;
曾晓起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