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疟疾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10
作者
张再兴 [1 ]
周红宁 [1 ]
赵晓涛 [1 ]
常富兴 [2 ]
王洪举 [3 ]
李晓菊 [3 ]
卓玛央金 [3 ]
次仁曲珍 [4 ]
边玛卓玛 [4 ]
桑丹拉姆 [5 ]
张伟 [5 ]
永建 [5 ]
徐惠梅 [5 ]
边疆 [6 ]
王立英 [7 ]
机构
[1]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云南省疟疾研究中心,大理学院病原与媒介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预防控制所,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
[3]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卫生局
[5]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人民医院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血吸虫病防治管理处
关键词
墨脱县; 疟疾; 流行病学; 调查;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31.3 [疟疾];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疟疾流行情况。方法2006年7月选择墨脱县的墨脱、德兴和背崩等3个重点乡(镇)各2自然村进行居民2年内疟史调查,采耳垂血制厚薄血片和滤纸血滴进行血检、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检测;用疟疾快速诊断卡对发热病人进行检测。夜间人和畜房诱蚊灯诱捕、白天在按蚊栖息场所诱捕和半通宵室内外人饵诱捕进行媒介按蚊调查,捕获的蚊虫经分类鉴定后,计算蚊虫种类构成比和叮人率;并用ELISA检测部分按蚊唾液腺子孢子感染情况。结果调查点居民2年内有疟史率平均为8.98%(118/1314);居民血检阳性率为3.13%(38/1216),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7.14%(3/42),均为间日疟原虫感染;IFAT抗体阳性率为40.24%(472/1173);G6PD缺乏检出率为1.74%(21/1208)。共捕获4种按蚊513只,分别为多斑按蚊(474只)、带足按蚊(35只)、可赫按蚊(3只)和中华按蚊(1只),其中多斑按蚊为优势蚊种,占92.40%(474/513)。多斑按蚊的人房和畜房平均密度分别为4.75和69.5只/夜,室外半通宵叮人率为22.75只/人,多斑按蚊唾液腺子孢子阳性率为0。结论墨脱县存在间日疟流行。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1976~2005年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J].
吴贵旺 ;
洛桑 ;
王洪举 ;
胡松林 ;
胡永红 ;
李成才 ;
卓玛央金 .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7, (06) :355-356
[2]   西藏林芝地区1986~2004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J].
洛桑 ;
胡永红 ;
胡松林 ;
尼珍 ;
李成才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06) :457-459
[3]   高原28例疟疾的护理及预防 [J].
李玉梅 ;
杨克艳 ;
刘艳 .
西南国防医药, 2004, (02) :180-181
[4]   西藏疟疾185例临床分析报告 [J].
黄学文 ;
李世学 ;
小平措 ;
谢本维 .
西南国防医药, 2003, (06) :617-619
[5]   高原外来疟疾1例 [J].
陈汉 .
西藏医药杂志, 2002, (01) :63-63
[6]   拉萨疟疾42例临床分析 [J].
黄学文 ;
廖国云 ;
冯天霞 ;
周虹 ;
张朝会 ;
谢本维 ;
周素英 .
西藏科技, 2000, (05) :39-39
[7]   西藏自治区1960~1998年急性传染病动态分析 [J].
玉珍拉措 ;
拉巴卓玛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02) :25-25
[8]   云南汉族和傣族中G6PD基因突变的检测 [J].
杨昭庆 ;
褚嘉佑 ;
许绍斌 ;
洪坤学 ;
卫灿东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S3) :337-338
[9]   当前中国疟区分层 [J].
柳朝藩 ;
钱会霖 ;
汤林华 ;
郑香 ;
顾政诚 ;
祝卫东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5, (01) :10-14
[10]   重庆地区G6PD缺乏调查报告 [J].
焦春堂 ;
唐治贵 ;
仇义华 ;
刘容海 ;
杜传书 ;
谢江新 ;
华小云 .
重庆医药, 1989, (03) :35-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