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圆柱体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被引:38
作者
赵韩
陈奇
黄康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圆柱体; 法向接触刚度; 分形理论; 接触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H114 [机械强度];
学科分类号
080203 ;
摘要
法向接触刚度是影响接触体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法向接触刚度的计算主要有传统方法的Hertz接触理论和现代微观理论的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两种方法。为了准确地计算两圆柱体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进行合理的扩充,建立两圆柱体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模型,该模型能正确地反映分形维数、表面粗糙度幅值、材料特性参数和圆柱体半径等参数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由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分形维数、材料的特性参数、圆柱体半径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幅值参数的减小,法向接触刚度增加。另外,两圆柱内接触的法向刚度大于外接触时的法向接触刚度。该模型的建立为后续进行齿轮或圆柱轴承的法向接触刚度计算奠定了基础,对接触动力学研究有了新的理论补充。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建立与仿真 [J].
温淑花 ;
张学良 ;
武美先 ;
文晓光 ;
王鹏云 .
农业机械学报, 2009, 40 (11) :197-202
[2]   间隙对含摩擦和时变刚度的齿轮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J].
陈思雨 ;
唐进元 .
机械工程学报, 2009, 45 (08) :119-124
[3]   齿轮传动多体接触动力学模型 [J].
方子帆 ;
舒刚 ;
何孔德 ;
赵新泽 .
机械传动, 2009, 33 (01) :15-18+105
[4]   两圆柱体表面接触承载能力的分形模型研究 [J].
黄康 ;
赵韩 ;
陈奇 .
摩擦学学报, 2008, 28 (06) :529-533
[5]   基于轴承及导轨接触刚度的混联机床静刚度研究及优化 [J].
刘悦 ;
汪劲松 .
机械工程学报, 2007, (09) :151-155
[6]   GA-BASED PID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MAGNETIC BEARING SYSTEMS [J].
LI Guodong ZHANG Qingchun LIANG Yingchu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China .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7, (02) :56-59
[7]   MODIFIED CLOSED-FORM NUMERICAL ALGORITHM FOR PERIODIC VIBRATION RESPONSE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S [J].
Yang Jianm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Zhang C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5, (01) :83-86
[8]   基于接触分形理论的机械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 [J].
张学良 ;
黄玉美 ;
韩颖 .
中国机械工程, 2000, (07) :15-17+3
[9]   结合面接触刚度分形模型研究 [J].
张学良 ;
黄玉美 ;
温淑华 .
农业机械学报, 2000, (04) :89-91
[10]   粗糙表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分形模型 [J].
张学良 ;
黄玉美 ;
傅卫平 ;
张文鹏 .
应用力学学报, 2000, (02) :3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