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适宜栖息地恢复指标研究

被引:26
作者
申国珍
李俊清
任艳林
马宇飞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指标体系;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2.04.001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森林群落];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该文从地形因子、森林群落因子和主食竹因子 3方面 ,建立了大熊猫栖息地退化与恢复的指标体系 .地形因子指标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坡向等 ;森林群落指标主要包括 :林木高度、灌木高度、灌木株数、林木株数、灌木种类、云冷杉林木组成比例、灌木盖度和森林郁闭度 .竹子密度、竹子基径、幼竹比例和竹子高度则是衡量主食竹质和量的主要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 ,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的标准是 :生长在海拔 2 6 0 0~ 30 0 0m之间、坡度为 2 5°~ 4 5°的西坡、西南坡和西北坡的中坡部位的森林 .这种森林的林木高度 <15m ,灌木高度 <2m ,灌木株数 >5 0 0 0株 hm2 ,林木株数 <30 0株 hm2 ,灌木种类 >5种以上 ,云冷杉林木组成 >5 0 %以上 ,灌木盖度 80 %~10 0 % ,森林郁闭度 <5 0 % ,竹子密度为 35~ 10 2株 m2 ,竹干基径 >4 4mm ,幼竹比例 >2 5 % ,竹子高度为 1 8~ 2 8m的森林环境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保护、恢复和修复 3种恢复大熊猫栖息地途径 .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西北地区天然林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理论思考 [J].
李俊清 ;
崔国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4) :1-7
[2]   卧龙大熊猫生境的群落结构研究 [J].
欧阳志云 ;
刘建国 ;
张和民 .
生态学报, 2000, (03) :458-462
[3]   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 [J].
张泽钧 ;
胡锦矗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8-21
[4]   大熊猫的种群现状与保护 [J].
胡锦矗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1-17
[5]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研究 [J].
陈利顶 ;
刘雪华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9, (03) :3-5
[6]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subalpine forests in the Wang Lang Natural Reserve, Sichuan, China [J].
Taylor, AH ;
Qin, ZS ;
Jie, L .
VEGETATIO, 1996, 124 (01) :25-38
[7]   TREE REPLACEMENT PATTERNS IN SUBALPINE ABIES-BETULA FORESTS, WOLONG NATURAL RESERVE, CHINA [J].
TAYLOR, AH ;
ZISHENG, Q .
VEGETATIO, 1988, 78 (03) :141-149
[8]  
继续生存的机会.[M].潘文石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  
大熊猫主食竹研究.[M].李承彪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1997,
[10]  
卧龙大熊猫生态环境的竹子与森林动态演替.[M].秦自生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