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81
作者:
孙鹏
[1
]
张强
[1
,2
]
陈晓宏
[1
]
陈永勤
[3
,4
]
机构:
[1]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
[4]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水沙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4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运用改进的Mann-Kendall(M-K)趋势与突变检验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等五大支流的5个主要水文控制站(外洲、李家渡、梅港、虎山、万家埠)1956-2005年的水沙序列,在系统搜集流域内水库信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流域内水沙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各支流的水沙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无明显变化外,其余4站都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95%的置信度水平)。五大支流的输沙量变化比较复杂,外洲站、李家渡、梅港站和虎山站的输沙量在1985年以后减少的趋势显著,而万家埠站的输沙量直到1999年才开始减少;(2)森林覆盖率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森林对减少湿季径流量的作用不明显,但对枯季径流量增加的影响显著。(3)水利设施(尤其是水库)对五大支流的水沙变化影响很大,尤其对输沙量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也是鄱阳湖流域大部分水文观测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828 / 840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