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较——基于技术可变的面板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被引:10
作者
查冬兰 [1 ]
周德群 [1 ]
严斌剑 [2 ]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面板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6 [能源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工业化过程伴随着巨大的能源消耗。本文将能源、资本和劳动力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利用技术可变的面板随机前沿生产模型,估算了1995~2004年我国省级的全要素生产增长率(TFPG)。进一步将TFPG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结论显示:(1)样本期内能源的产出弹性显著为正,且从2002年起其产出弹性大于劳动力产出弹性。(2)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TFPG依次递减。(3)技术进步增长是TFPG主要推动力,其次是规模效率,而技术效率对TFPG起到负的影响,且增长逐年递减。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岳书敬 ;
刘朝明 .
经济研究, 2006, (04) :90-96+127
[2]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J].
郭庆旺 ;
赵志耘 ;
贾俊雪 .
世界经济, 2005, (05) :46-53+80
[3]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4]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 [J].
林毅夫 ;
刘明兴 .
世界经济, 2003, (08) :3-14+80
[5]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6]  
Limits to substitution and irreversibility 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 neo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ics[J] . David I. Stern.Ecological Economics . 1997 (3)
[7]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J].
SOLOW, RM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9 (03) :312-320
[8]  
Energy in the American economy,1850-1955,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inc .2 Schurr S H,Netschert B C,Eliasberg V F,Lerner J,Landsberg H H. The Johns Hopkins Press . 1960
[9]  
Kumbhakar,SC,Lovell,CAK.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