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回击具有双接地点的地闪光学和电学特征的个例分析

被引:14
作者
孔祥贞
郄秀书
王才伟
张义军
王怀斌
张翠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关键词
双接地闪电; 高速摄像; 电场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成像率为1000幅/s的数字化高速摄像系统和时间分辨率为1μs的快、慢天线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在广州附近观测到一次首次回击具有两个接地点的负极性地闪。两个分支到达地面的时间间隔约为30μs;在发生回击R2时,其中一个分支的直窜先导发展成为企图先导。观测发现M-分量的发光要比梯级先导强;回击间的K-变化与云中的在击穿和通道的延伸有关,但不引起云地间通道的发光。光学和电场变化的同步观测证实了直窜-梯级先导的发展速度与前一次回击的时间间隔有关,较快的先导发展速度对应于较短的回击时间间隔,较慢的发展速度对应于较长的回击时间间隔。另外,本文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生双接地点的四种可能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雷电与人工引雷[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王道洪等编著, 2000
[2]  
The Lightning Discharge .2 Uman MA. Academic PressInc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