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本土知识在当代粮食安全战略决策中的利用价值例举附视频

被引:12
作者
杨庭硕
农仁富
机构
[1]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关键词
防灾; 减灾; 本土知识; 现代社会;
D O I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0.06.022
中图分类号
C954 [民族社会形态、社会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也无论人类的未来多么光辉灿烂,现代社会都无法彻底规避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这一客观现实。以往的研究者习惯于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去处理防灾、减灾等复杂的客观现实问题,但事实表明,这样的决策思路不仅成本很高,而且收效不佳。在审视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本土知识、技术和技能后,发现其中有不少内容在现代社会下的防灾、减灾中仍然能够发挥直接利用价值,在此仅以我国粮食安全决策为例,略加说明。意在引起学术界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并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投身到各民族的本土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发掘、利用和传承工作中来。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释"沤榔"——对古苗瑶民族生态智慧的再认识 [J].
杨庭硕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70-75
[2]  
岭外代答[M].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宋)周去非著, 1996
[3]  
后汉书[M]. 中华书局 , (宋)范晔,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