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核质互作抗条锈类型的发现及其遗传机制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建诚
谢三刚
韩满仓
宋昱
宋广德
机构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运城
[3] 运城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核质互作; 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西宁小麦“天然锈病圃”,辅以人工接种天然锈菌的条件下,杂交组合冬独1号/运83—2正反交F2对条锈抗性显著不同。正交抗性分离,反交全部感病4级。3个冬独1号作母本的组合,F2抗条锈分离;3个冬独1号作父本的组合,F2全部感病4级。表明冬独1号的抗条锈性具有显著的细胞质遗传特点。对冬独1号/津丰1号F2抗条锈分离研究结果是,其抗感比经X2测验符合孟德尔一对显性基因3:1的分离规律(P>0.8)。其互作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节节麦细胞质对普通小麦性状的效应 [J].
张炎 ;
吴郁文 ;
张翠兰 ;
汪永祥 .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04) :56-61+98
[2]   普通小麦种内的一种细胞质变异 [J].
杨天章 .
作物学报, 1983, (04) :217-223
[3]  
遗传分析方法.[M].戴君惕;王身立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  
植物育种学.[M].北京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教研室 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5]  
小麦育种的理论基础.[M].[英]F·G·H·Lupton 著;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研究室 译.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
[6]  
小麦育种学.[M].李德炎 主编.科学出版社.1976,